疫情“倒逼”国际合作,防控理念应提升至“全球治理”

业界 作者:全球技术地图 2021-10-30 18:11:49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一体化,病毒的传播和防控也呈现出全球化的特点。国际合作在疫情防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析了国际科技合作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并从全球治理和国际科技合作的视角,提出了新时期疫情防控的相关政策建议。



前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推动各国间必须加强国际合作,而合作又促进了各级、各类疫情防控体系的构建。


正因为在历次疫情防控的合作中,各国才逐步健全和完善了全球疫情防控体系。


国际合作的方式主要包括引进技术、共享信息和成果、联合科研攻关、共同完善公共卫生监测和预警体系、形成卫生领域双多边合作机制、积极参加国际对话等。


从国际科技合作的内涵出发,详细地梳理和研究已形成的合作经验和新兴的合作趋势,对提高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国际合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际科技合作与疫情防控


“国际合作”是国际间互动的最主要形式,具体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为了共同的或相似的利益,在各领域中相互协调的行为。


国际科技合作,包括与科学或技术有关的一切跨国活动,如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的合作,引进国际人才与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搭建跨国间合作平台等。


国际科技合作和疫情防控之间是良性循环的作用关系。研究表明,与疫情防控紧密相关的国际科技合作,涵盖了联合研发项目、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组织任职、国际技术援助等。



疫情“事前”


各国政府需要通过科研合作开展病毒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加强对监控数据的分析和共享;


建立全面的疫情监测系统报告制度


同时通过人才培养和积极参加国际组织、国际会议活动等,提高应对疫情的技术、管理能力



疫情“事中”


各国在国际数据库中共享病例的完整病毒基因组序列,科学家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就疫情特点开展病毒检测、病例治疗和疫苗研发;


同时积极在国际组织中活动和发声,预警其他国家做好准备的同时,澄清和削弱社会上的各种负面舆论及谣言的影响。


疫情“事后”


通过国际合作深入研究病毒致病机理,提高技术水平;以科技援助的方式,将相应的检测技术、监测技术、药物疫苗、管理经验等转移到需要的国家和地区,健全危机预警和响应体制;通过国际大科学研究的方式,展开更为深入和广泛的探索研究。


通过在国际组织的任职,积极发声或主导新标准的制定、规则重构等。


此外,构建双、多边合作框架,以会议、论坛的方式开展更加积极的国际对话,推动与疫情防控有关的各类合作。


国际科技合作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机理


由于合作主体的复杂性、合作地域的宽泛性、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及时间的紧迫性等原因,在疫情突发的短时间内,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具有非常大的复杂度和困难度。


国际科技合作的相关要素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疫情的防控,在未来的疫情防控当中,应注重在相关环节开展积极的国际科技合作,并在国际科技合作中提高全球共同应对疫情的能力和水平。


联合科研攻关


新冠疫情爆发后,全球12家机构迅速开展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研发。欧盟、英国研究创新署(UKRI)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方式资助科学家研究。


我国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及陕西、山西、广西、重庆、深圳等省市区也设立科技专项开展应急研究。


此外,疫情期间,我国驻外使领馆也收集了相关国家的多项科技合作项目建议,并遴选出部分有合作价值、已有国内合作伙伴且较为成熟的项目进行下一步对接。


通过联合研发项目的设立,可以实现对人才的培养、推动合作平台的建设以及联合研发疫苗等。


合作平台和网络构建


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网络,包括疾病控制和预防网络、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联合研究实验室(中心)和研发平台,以及分布在各层级的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等多种类型。


将疫情监测、病毒检测、机理研究、数据分析等重要内容在合作平台和网络中的各节点进行有效的链接、分工、协作、共享等,可以有效的提高疫情防控的效率和效果。


一方面可以实现疫情的有效预警,另一方面也为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人才培养、信息交流提供重要支撑。


我国通过搭建疫情防控“科研成果共享交流平台”,鼓励科研人员快捷、免费、公开发表科学发现并分享数据


人才培养和交流


疫情“事前”,海外高层次人才对推动和加强疫情防控有着积极的作用。


疫情“事中”,积极“走出去”可及时掌握国际上的疫情发展情况。


疫情“事后”,推动各国重视疫情的早期预警和监测,同时以积极改善疾控实验室条件、医疗条件和培训技术人员等方式提高防控能力。


参与全球卫生治理


积极参加国际组织活动、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可以优化我国疫情防控管理理念、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国际组织任职对提高在世界公共卫生合作领域的话语权,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增强科研实力、提升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则促使了基于组织、管理、引导等的国际话语权提高。


国际技术援助


发展中国家是疫情的受害国,更加需要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


国际技术援助可以有效提升发展中国家的疫情防控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通常的技术援助包括联合研究和技术示范、成熟适用技术转移转化、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技术培训、设备和仪器捐赠等多种方式。


知识产权保护


随着疫情的发展,跨国公司的角色也在发生重大的改变,即由单纯盈利性质向盈利和社会福利兼顾的理念转变。


近期,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的专利申请和临床实验问题,将知识产权保护议题也带入到疫情防控当中。


此外,在以国际合作项目的形式进行联合攻关时,科研成果的分配也涉及知识产权议题。在疫情防控中,处理好知识产权问题是一项重要议题。

启示与建议


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全盘考验。


在应对疫情时,WHO高度评价我国采取了有力措施,对疫情进行了科学有效的防控,展现了勇气和担当。


为进一步缩短与我国发达国家疫情防控能力的差距,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将疫情防控理念提升至“全球治理”层面,加强疫情防控“事前、事中、事后”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和配套制度建设,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疫情防控和国际科技合作深度融合的举措。


深入参与WHO等多边组织框架下的疫情防控合作,提高在国际组织或国际大会中的话语权,在关键节点能提出符合我国立场和利益的需求和建议,与国际社会共同构建新时期维护全人类健康的疫情防控治理体系。


2.将疾病的预警和防控工作提高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


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及时与沿线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推广我国在基于大数据的疫情防控、基于互联网的应急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帮助沿线国家建立适合各国国情的疫情防控体系,积极参与沿线同家疫情防控基础设施建没,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和试验平台,开展疫情防控和应急管理研究项目合作,将疫情防控和治疗体系建设整体前移。


3.准确定位我国疫情防控能力和水平,高度重视公共卫生、疫情防控技术和应急管理技术。


在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时,以“开放式科技创新”的态度,全方位对接国际规则和惯例,通报所有可能构成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积极开展国际对话。


4.完善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是未来应对全球疫情挑战的基础


我国应继续提升国际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大培养公共卫生领域的高层次科研人才、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的国际化管理人才、具有国际组织话语权的领军人才,改善疫情防控、科研人员的执业环境,落实国际化的薪酬水平和待遇,加强人文关怀和激励机制,维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还应建立引导国际、国家舆论和公众理性思考的宣传机制,加大科普培训、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妥善处理因疫情引发的舆情。


5.未来应大力支持疫苗开发和许可的国际科技合作机制和科研项目资助机制,加大外国科学家参与相关研究计划的力度。


此外,我国应与WHO和其他国家达成一致,积极推动各国广泛共享疫苗和其他利益,建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担当。


还应探索设立以我国为主的国际公益型基金,以人道主义精神在紧急情况下应对突发事件,实现更大程度上的公平。


6.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跨国药物研发公司来华设立总部、分支机构、研发中心的首要条件。


在疫情防控方面,我国科研机构和药物研发公司仍需向发达国家和大型跨国公司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


从根本上研究和解决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议题,在保护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方面,符合我国发展内在需要同时也应充分体现双方合作意愿。


鼓励运用数字技术,充分发挥民间机构的全球资源调配能力,建立高效、可持续的公共卫生防御体系。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科技导报,原作者任孝平,李子愚,周小林,沈云怡,杨云。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本公众号转载仅为分享、传达不同观点,如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


推荐阅读

2021年上半年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态势

2021年上半年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态势——信息领域

2021年上半年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态势——生物领域

2021年上半年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态势——能源领域

2021年上半年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态势——新材料领域

2021年上半年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态势——先进制造领域

2021年上半年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态势——航空领域

2021年上半年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态势——航天领域

2021年上半年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态势——海洋领域



转自丨科技导报

作者丨任孝平,李子愚,周小林,沈云怡,杨云

编辑丨郑实




研究所简介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

电话: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赞助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