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美国已经动手了?这些公司无比煎熬……

业界 作者:亿欧网 2022-03-18 13:45:11

“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这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黑天鹅。”


全文3010字,阅读约需6分钟


文|猫哥

来源|大猫财经

ID:caimao_shuangquan

题图|Pixabay



最近的A股很惨,港股更惨,中概股尤其惨。


上一周中概股指数跌了12.4%,然后周一一天就跌了12.8%,同期道指跌了2%,中概股应该说被血洗了。


其实这个过程开始已有一年,牵扯数量之多,跌幅之惨烈超出想象:


1、今年的3个半月时间里,280只中概股里有53只股价腰斩;


2、过去一年里,39只中概股跌幅超过90%,14只跌幅超过95%;


3、如果从2021年年初算起,跌幅最大的30只中概股市值蒸发1.23万亿美元,接近8万亿人民币,算下来每家少了2666亿,数额之大令人错愕。



影响是什么呢?


1、披肝沥胆的创业者九死一生,很多没能等到收获,很多拿到股份的员工期待中的巨富也已远去,现在能祈祷的是不被裁员;


2、对这些公司背后的投资人影响深远,很多明星公司中后期的投资者还没来得及退出就已大亏,做时间的朋友也可能回不了本,当初拉关系、走后门费了无数辛苦拿到的份额如今被深度套牢。


昨天朋友圈就在疯传某“G”字母开头的著名基金浮亏300亿美金的消息。对他们身后的LP来说,这无异于一大打击,本已脆弱不堪的投融资市场再受打击。


3、二级市场也是一片哀嚎,很多基金3-5年的估值体系已经报废,很多基金从去年年中开始,对于中概股的指令就只有两个——“禁买”和“清仓”。


在这个时间点,讨论投资价值已经显得奢侈。



为什么会这样?


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每只中概股都能列出好几条大跌的理由,比如疫情带来的业绩问题,比如监管强化,但这些原因无法解释中概股为啥会遭遇这种无差别的血洗。


那实际的原因是什么呢?


如果回看会发现,中概股的普跌始于去年2、3月份,这跟美国的政策变化有很大关系。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美国发布《外国公司问责法》及细则,对中概股形成中长期利空打击。


这是咋回事呢?咱们来简单介绍下。


2020年底,美国两院通过了问责法,核心的条款是——“自2021年年报起,如果一家公司不能证明其不受外国政府控制或者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简称PCAOB)无法连续3年对其进行审计,则该公司将被禁止在美国任何交易所上市”。


简单说,就是美国要看外国公司的审计底稿,无法连续3年进行审计的,禁止在美国上市。2021年年报算起,也就是说2024年,不合要求的都退市。


这个审计底稿是啥玩意?


它是上市公司最底层、最基础的数据,要求比较详细,比如客户数据、服务器位置等等信息,是名副其实的大数据,拿到会用的人手里,基本能把这个行业的真正运行情况分析的清清楚楚,几个行业再一交叉,很多数据安全甚至国家安全的信息都可能受到威胁,典型的比如某出行公司的数据,真是宝藏一样的存在。


所以这个底稿,各国都比较重视,我们前后发过四五个文件,强调对底稿的管理,总之是非经允许不能擅自提供,这也无可非议。


那照这么说,一个非要看,一个不给看,就僵在这儿了?


在全球化语境下,这是不太可能的。


审计底稿并非不能看,按照国际证监会组织的规定,一国监管机构可向境外监管机构请求获得,也就是说美国想看,要得到中国监管的同意才行,其实2013年,中国得监管部门就已经和美国PCAOB签署了谅解备忘录,通道是有的。



但是吧,美国想针对你,有通道也不行,这个《外国公司问责法》其实主要就是针对中概股制定的,这么说有依据吗?


有的,因为这个里面,除了正常的财务之类的数据,还有额外的披露要求,比如要披露董事会里共产党官员姓名、党章是否写入公司章程等等。


这个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所以这个法案2020年底通过,转过年的3月,SEC公布了实施细则,中概股旋即就开启了大跌模式。


过了三个月,美国又有人提出了《加速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草案,想把审查时间从三年缩短为两年。也就是说,不符合要求的公司2023年初就禁止上市,不过这一草案仅在参议院通过,尚未形成正式法案。


但这么一来,又是一阵普跌。这还不算完。


到了2021年12月,PCAOB发布了一份《〈外国公司问责法〉认定报告》,认定60余家在美注册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无法完成检查或调查”,中概股继续跳水。


到了今年3月,SEC把百济神州、百胜中国、再鼎医药、盛美半导体、和黄医药等5家中概股公司列入有退市风险的清单,要求他们在3月29日之前向SEC提供证据以证明其不具备摘牌的条件。


就剩半个月了,若无法提供审计底稿,这几家公司的退市是板上钉钉了。


这引发了大规模的恐慌,之前的几个月,中概股指数单月跌幅都没超过10%,3月才过一半,这个月跌了39.45%,过去9个月,总跌幅达到了惊人的73%。



金融危机也就这样了吧?


但这些公司的基本面变化远没有股价的变化剧烈,核心的原因就是一个,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这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黑天鹅。


这该怎么理解呢?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全球化的一大受益者,我们经济发展有几个重要节点,比如改革开放、1992年邓公南巡和2001年入世。老百姓的活力被释放、管制减少,贸易量大增,大家手里都有了点钱。


公司要发展,有融资的需求,1990年2月,中信在香港借壳上市,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内地企业,中概股雏形初现;


1999年7月1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企业申请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同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


这可以说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大量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纷纷走上了这条道路。


这可以理解,因为A股上市要求高、时间长,有时候一排好几年还不一定能上,海外要求低、更便捷,后来不少公司拿的是美元基金,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海外上市的基调。


因为这条通路的存在,我们才快速出现了很多巨型公司和新兴独角兽,他们的很多产品都是国民级的应用,每天都少不了。这也让很多有才华的人看到了一条坦途,不必搞关系,不必拼爹,只要有好技术好产品好模式,不缺投资人来找你,投资人因为有多条上市通道,走通了“融投管退”这条路,才敢使劲募资、拼命找项目。


那些年,所有的一切都是闪亮的。中国的GDP在过去30年里增长37倍,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二,全球化是重要的推手。


但这渐渐的就不符合美国的诉求了,自打二战之后一举确立世界老大的地位,美国的基本策略之一就是想方设法“打老二”,比如对欧洲、对前苏联、对日本。


所以这几年,我们已经习惯了贸易战、芯片战等等手段,通过金融手段达到政治目的,这一招美国很擅长,典型如遏制日本。


遏制中概股大体属于金融战的一种,通过问责法案,进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事实上,未来他们可能会把这一手“发扬光大”,在经过20年充分的全球化之后,美国通过惩罚公司、没收私人财产、冻结外储等等非常规手段满足自己的利益会成为常态,一个逆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开始。



那中概股公司该咋办呢?


如果还幻想回到五年前的大环境那就太天真了,中国肯定愿意接受国际惯常的做法,但问责法案这么有针对性的、超越常理的,不要幻想了。


考虑到这个法案对中概股的冲击可能只是开始,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融资能力明显受挫,财富梦想幻灭,每天看股价带来的可能只是焦虑。


主动选择退市应该是大方向,很多公司这一两年都在做双重上市或二次上市,香港很受青睐,港交所也不断修订政策,降低门槛。


只是港交所的估值一直不高,这两年的跌幅也让投资者欲哭无泪,但面对国际博弈的新局面,有选择总归是一件好事。


本文由大猫财经授权亿欧发布,申请文章授权请联系原出处。



RECOMMEND

推荐阅读



延伸阅读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赞助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