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电信日 | 科技能为“适老”做些什么?

业界 作者:通信世界 2022-05-15 20:34:09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我国患认知症的老人群体也逐渐扩大。截止到2020年,我国认知症老年患者数量已达1507万,是全球认知症老年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一边是庞大的基数和社会负担,2015年我国阿尔兹海默症社会经济负担总额约11406亿元,预计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7万亿元;另一边是社会认知不足、专业照护机构匮乏、家庭照护困难重重。


面对暂时无法治愈的疾病和千万个受困于认知症的家庭,本文旨在探讨在认知症康复训练中,科技能做什么,已经做了什么,还能在哪些方面有所提升或创新?


这里谈到的“科技”,并不单纯指技术本身,也包括其应用形态及运营逻辑。认知症老年患者的家庭往往经济与精神负担沉重,由于支付能力有限,市场上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商业机构较少,其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相对匮乏,因此90%以上(约887万)阿尔兹海默症老人照护在家庭。即便有专业机构,也较难以纯商业模式运营。本文除展现前沿技术的能力和潜力外,更希望就“可持续运营”开展讨论。




认知康复训练


作用和局限性是什么?


认知康复训练是通过对患者不同认知域和认知加工过程进行训练,改变神经可塑性,从而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大部分医学研究都支持认知训练是认知症治疗有效的补充手段,其中对MCI患者(即轻度功能认知障碍,是介于正常衰老认知和早期痴呆之间的中间状态,可以逆转为正常、保持平稳或进展为痴呆)认知训练有效性的研究成果较多,而针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认知训练研究相对较少。其中有部分研究验证了康复训练的有效性,也有部分研究未能发现明显的干预效应;总体来看,在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认知训练上,现有证据数量有限、结果不一,仍需要进一步的医学验证。


尽管在医学研究中,认知训练的作用在不同类型的认知症患者身上表现不一,甚至无法确认认知康复训练对患者的作用,但是我们可以从经年的认知症照护实践中看到似乎肯定的答案。


我们在北京三源里社区的银龄公社(同时也是社区老年驿站)访问了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秘书长杨萍,杨萍秘书长以其数十年照护认知症老人的亲身经验,摸索出一套帮助认知症老人维持甚至改善病情的实践方法。我们有理由相信,认知症照护绝不是一件毫无希望的事情。


当杨秘书长带我们走进那间面积不大却“五脏俱全”的认知症照护小屋时,除了各式各样的康复器具(其中有不少甚至近似于孩童的玩具)外,我们还看到了灶台、炒锅和碗筷;随时在“厨娘”和“认知症专家”身份中切换的秘书长,给我们展示了认知症老人社区照护最真实、最有烟火气的一面。




计算机辅助的认知康复


是否有效?能否应用?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治疗主要的作用路径,是通过规律的学习和训练,改变突触可塑性,建立新的认知神经环路,重组大脑神经功能,达到认知补偿作用。已有不少医学文献验证在多种类型的认知功能康复中,计算机辅助的康复效果比传统方式更好。比如有研究指出,计算机辅助的认知训练比传统方式更有效地改善了帕金森患者的视觉空间和执行缺陷;还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这些持正向观点的研究大多支持在某一病种或某一认知功能的康复上,计算机辅助效果更佳;但也有文章指出,计算机辅助的认知训练在综合效果上不如传统方式。无论是持正面还是负面观点的研究,大多是实验人数在百人以下、干预时间在半年以内的,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的实际效果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与传统的认知康复训练相比,计算机辅助的认知康复训练主要优势在于:第一,通过生动有趣的图文和音影进行刺激,可以提高受试者的专注力和依从性;第二,通过软件评估认知功能后推送针对性训练模块,可以为受试者提供个性化康复训练;第三,标准化控制各种刺激的出现,可以客观记录认知症患者的训练数据,同时为深入研究储备资料。


表1 部分计算机辅助的认知康复的应用(腾讯研究院整理)



从应用上看,已有多个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产品在国内外医疗机构开展应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验证,如六六脑、Wii Fit、Big Brain Academy、COSMA等,表1对此进行了初步梳理和总结。以六六脑为例,其基于测评结果、临床资料、兴趣图谱、康复师评估等多维度生成患者画像,为患者生成由认知功能训练、言语功能训练及精神健康训练三部分以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精准认知康复训练方案,目前已与北京协和医院、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江苏省人民医院等100多家在神内和康复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医疗机构合作。也有研究表明,经过7周的认知训练干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了显著的提升。




运动干预的数字应用:


一个在可持续运行上更具潜力的应用方向


医学上已有多篇核心文章验证有氧运动可以改善MCI患者的认知障碍,有利于延缓MCI向痴呆发展。2017年,研究者Guure等有激动人心的发现——体育锻炼可使AD患病风险降低45%,大部分医学研究支持运动可有效改善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


不过,也有一些实验室研究认为运动干预需要长时间坚持才能发生作用,比如一组研究发现为期4个月的中到高强度有氧和力量训练,不能减缓轻度到中度痴呆症患者的认知障碍。


运动对认知康复的作用机理大体可以分为3个层面:第一是通过运动提高神经生长因子水平,调节突触可塑性,促进神经元生长,改善认知功能;第二是通过运动增加脑容量和脑血流量,而更大的脑容量可能意味着更大的认知储备或更高的认知基线;第三是运动可有效控制血管危险因素,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和脑组织病理改变,保护认知功能(主要是预防血管性认知症)。


除了运动之外,手部动作与脑部思维活动也紧密相连,有多项医学研究证实认知症患者如果经常用手,可以有效延缓脑细胞衰老和脑功能衰退的进程。用于训练手部精细动作的康复工具大多小巧轻便、易于购买(许多锻炼婴幼儿手部精细动作的益智玩具也大体可用),因此便于推广,这或许就是我们在北京三源里社区养老驿站里看到许多此类器具的原因吧。


此外,我们还关注了河北医科大学历时10个月研发的针对中国认知症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抚触保健操,这套老年保健操借鉴了瑞典触摸技术(Tactile Massage)和日本抚触照护技术(Tactile care),并结合了我国认知症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护理现状。通过实验,这套老年抚触保健操可有效改善认知症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提高老年人睡眠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日间功能障碍、降低焦虑情绪,是一项值得在认知症伴睡眠障碍老年群体中推广的措施,可惜目前知之者甚少。


尽管中外医学对运动干预认知康复的有效性多有研究,且一些轻便小巧、易于购买的用于精细动作训练的实物也在认知康复与照护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我们仍注意到传统的运动干预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让认知症老年患者长期坚持运动(上文论证了长期干预的必要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更有趣、更简便、更能促进老年人长期坚持的干预工具。


第二,客观上讲,目前用于精细动作训练的康复工具已经比较轻便、廉价,但由于照护者缺乏相关知识,真正能够受益于这些实物干预工具的认知症老人并不多,且能长期坚持下去也实属不易。


第三,睡眠障碍是中度、重度认知症老年患者常见的问题,但是传统操法推广面仍很小,且老人在无人辅助、监督的情景下较难自行完成。


那么在辅助运动方面下功夫,是否可以使其成为科技助力认知康复的有效的切入点?目前市面上与此相关的应用之一是任天堂研发的Wii Fit,用户需要站在一块四方型的平衡板上,通过屏幕上的提示进行操作以保持平衡,Wii Fit总共包含40多种类型的健身游戏,可以帮助痴呆症患者开展瑜伽、力量、有氧运动和平衡等锻炼。有研究指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在使用该产品后的平衡和步态都取得显著改善。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认知症运动干预的数字应用及其潜力值得充分关注,因为这一类型的应用对更大范围的社会人群有较强的吸引力,不仅是认知症老年患者,普通老年人和年轻人也需要这样的数字应用以改善健康状况,这将使得此类认知康复训练的数字应用有更大的市场空间,从而更有可能持续地运营下去。




音乐干预的数字应用


具备独特优势


1992年,音乐治疗被添加到《美国老年人法案》中,成为一项预防性健康服务,法案提出应优先考虑提供音乐治疗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并提高其生活质量。近年来,作为认知症的非药物干预疗法,音乐治疗越来越受欢迎。


音乐治疗主要针对认知症的两类症状进行干预:一是认知功能衰退;二是部分精神行为症状,如抑郁、焦虑、激越、妄想、社交回避、游走、睡眠障碍及日落综合症等。近年来,音乐疗法对认知症的干预有如下效果:临床验证音乐疗法主要是改善轻度AD患者的记忆和语言能力,缓解中度或重度AD患者的精神症状;也有医学研究指出音乐疗法可对慢性卒中患者的运动、认知和社会心理等功能带来积极影响;临床上,音乐疗法对记忆、定向、抑郁和焦虑均有明显改善。


为了深入了解音乐干预在实践中的效果,我们拜访了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以及撰写《Music Therapy Handbook》的Barbara教授工作组,发现音乐疗法在认知症干预上有非常独到的优势。


第一,音乐的记忆网络与传统的颞叶记忆网络是分开的,在认知症病程发展过程中,音乐记忆是相对未受疾病破坏的那部分。因此,音乐可以作为一种提示,唤起个体非自愿的自传体记忆,这种特定的记忆可以引发积极的情绪反应。


第二,认知症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间断性自我意识,他们或许不知道当下周围发生的事情,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失去了自我意识。已有研究论证音乐疗法能满足认知症患者的社会心理需要(舒适、依恋、包容、职业、身份和爱),达到提升人格体验的目的。


第三,当认知症患者的语言功能慢慢丧失,个体基本表达和被理解的需求变得非常强烈,已有研究论证音乐干预可以有效减缓语言功能退化。


上述优势为进一步借由音乐疗法研发相关数字应用提供了诸多启示。首先,既然有众多研究论证互动式音乐治疗能够改善认知症患者的整体认知能力,并且可以作为一种大脑的超级刺激物,广泛地激活多个脑区,那么我们就可以借助数字应用让听、唱、看、奏融入参与性互动中,让这种干预方式更充分地应用。


其次,无论是已经在医疗机构广泛应用的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手段,还是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对认知康复的干预,尝试解决的都是患者认知能力的问题,而音乐干预还可以在社会心理层面发挥独到的优势。虽然语言功能会随认知症的进展慢慢丧失,但是大部分认知症老人仍然能够演唱或者哼唱喜爱的歌曲。这对下一步研发数字应用的启发是,在线联唱、合奏可以调动社交、情感、认知和身体功能的参与,从而帮助认知症老年患者打破社交孤立,满足其社会心理需求。同时,这一点在认知症老人照护者身上同样适用。


最后,再简略了解音乐之于认知症康复的作用机制(这也是近年来认知症康复研究最热门的方向之一)。有学者发现音乐干预可使急性脑卒中患者保留的前额叶和边缘区域的灰质体积增加,也有研究发现音乐专业知识与左额下回灰质密度的增加有关。但是与运动干预相似的是,大部分研究指出音乐对认知症发挥作用需要长时间的干预,比如有学者专门对音乐家的脑组织开展研究,发现音乐家在干和大脑皮质表现出更高的神经可塑性,可逆转神经变性,且长期音乐训练提供的认知储备,可以延缓甚至逆转与年龄相关的认知衰退。因此,与其他干预手段一样,音乐干预的数字应用同样需要解决长期性问题,即如何调动老年患者和照护者的长期兴趣,从而坚持下去。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数字时代赋予我们连接的力量,那是社会心灵的连接与共情,也是未来科技与现实问题的连接。



(特别致谢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秘书长杨萍,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和撰写《Music Therapy Handbook》的Barbara教授及其博士生Montero、Sislean等。腾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思茗、杨宇英子对本文亦有贡献。)


End


作者: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陆诗雨

责编/版式:范范

审核:申晴

监制:刘启诚


↑点击了解517更多精彩↑


我就知道你“在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赞助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