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辑 | 八则我与老师的小故事,描绘我心中的您

业界 作者:微软科技 2022-09-10 01:43:14

(本文阅读时间:11分钟)

你心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或许是在你懒惰懈怠时在旁鞭策的严师;或许是在你失意迷茫时指引方向的恩师;或许也是和你一起玩闹的朋友;或许还是带你成长的引路人。

每一个学生心中都有对自己老师的“独家记忆”。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句话:对于老师来说,每一位学生可能是他们漫长职业生涯中的 “千分之一”,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每一位老师都是自己不同成长阶段里的 “唯一”

过去,我们习惯了聆听老师对我们的指导和教诲,却很少主动向老师表达我们心中的感谢。所以今年我们尝试转换视角,让微软亚洲研究院的8位实习生同学,向我们描述他们心中的那位老师,分享他们和老师之间的“独家记忆”。祝所有老师,教师节+中秋节,双节快乐!

这一次

老师,请您听我说




01 廖佳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四

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明日之星”实习生项目,曾参加 Ada Camp

导师:

微软亚洲研究院 mentor:高级研究员韩石

饮其流者怀其源。大二的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微软亚洲研究院为计算机专业低年级本科女生举办的 Ada Camp。各位杰出女性研究员的讲座让我感受到了在科研时女性散发出的知性魅力,特别是我所在大组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冬梅老师对于女性成长的分享深深感染了我,温柔且坚定,女生同样可以 make a difference。为光所吸引,我在大三时毅然报名了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四学生开放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人才学院,来到北京实习。我的 mentor 韩石老师经常鼓励我开拓自己的思维,深入且多角度地逼近问题的本质。在韩老师身上,我深切体会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平等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韩老师很关注我的长远发展,他时常说:“这是一个培养学生的地方”。我的另一个 mentor 杜仑老师也非常 nice,总是能将团队气氛带得轻松愉悦。在他细致耐心的指导下我很快便能融入团队中开始工作,也逐渐适应了在北京的生活。




02 潘昊

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星桥计划”

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导师:长聘教授、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薛广涛

微软亚洲研究院 mentor:副院长邱锂力

薛老师是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导师,他在我学术科研的道路上给出了专业性指导和建设性意见,帮助我在读博期间取得了不错的论文产出。临近博士毕业时,我曾对未来工作有些许迷茫,在申请海外高校博士后岗位的同时也申请参加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星桥计划。邱锂力教授作为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做科研期间的 mentor 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鼓励并引领我进入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在科研过程中,邱老师对科学问题进行铺垫性分解并给出指引性建议,耐心的答疑与讨论使我少走许多弯路。我和邱老师学习到了许多高效的科研技巧和思路,邱老师对前沿研究的敏锐观察力使我敬佩不已,她持之以恒的探究热情也深刻感染着我,成为了我在科研道路上前行的不竭动力!




03 沈欣怡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二年级

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明日之星”实习生项目

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导师:长聘副教授徐君

微软亚洲研究院 mentor:主管研究员曹玮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开始尝试写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在做项目的过程中,除了写代码、做实验之外,曹老师还向我强调了做项目的洞察力和主动性的重要性,这极大帮助了我后来的论文写作。因为是第一次写论文,我对自己没有太大信心,初稿发给曹老师后他非常耐心地指导我逐句逐段修改、雕琢,让我明白自己写作的问题在哪里以及如何修正,我从这个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表达的能力、清晰讲述研究内容的能力。我也非常感谢我在学校的导师徐老师,当我提出有感兴趣的项目、要来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时,虽然项目的方向和在学校里做的研究并不相同,他也对我的选择给予了很多支持,给了我探索更多领域的可能性。




04 潘月明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一年级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

导师:

西安交通大学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郑南宁

微软亚洲研究院 mentor:高级研究员罗翀

去年大四我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开展了对视觉网络架构设计的研究。刚开始接触这个领域的时候,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我发现自己看完文章后如果不复习笔记,过不了几天就把内容几乎全忘记了,这时我对自己的记忆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在和罗老师的一次交流中我表达了自己的困惑,老师告诉我,不要自我否定,我们在接触陌生领域时,需要学习很多新的知识,记得就会慢些,当你对一个领域越来越熟悉时,看文章记东西都会很快。就像面对一个全新的棋谱,围棋高手就比我们普通人能更快记住。在老师的鼓励指点下,我解开了心中的迷惑,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投入学习研究。

郑老师对我的影响除了科研,更是全方位的。前年我参加过一次学院的运动会,郑老师也参加了,他一口气做了三十几个俯卧撑,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虽然郑老师已年近七十,但身体素质比我们很多年轻人都好,这得益于他对体育锻炼的热爱。郑老师告诉我们要注重体育精神,体育活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提高人的认知能力。在郑老师的鼓励下,我也爱上了体育锻炼。




05 伍健

东京工业大学博士二年级

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明日之星”实习生项目

导师:

东京工业大学导师:奥村学

微软亚洲研究院 mentor:高级研发工程师 Börje F. Karlsson(申博野)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留着大胡子带着迷之微笑的巴西人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好像注定会有一段和别人不太一样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经历。和申博野老师交流的时候,总是会有一种“哦我们是在双向地讨论问题而不是我单向地在汇报工作”的感觉。而在实习过程中,不仅仅大到整个项目的规划,还是小到某一个具体问题该怎么用代码实现,申博野老师总是能给出他自己的见解。平时不仅是 Microsoft Teams 上还是面对面交流,申博野老师总是很耐心地回答问题,即使某个很蠢的问题被我问了无数遍。在实习期间,我学习到了很多科研的技巧和思路。




06 马康丽

北京大学硕士二年级

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明日之星”实习生项目

导师:

北京大学导师:副教授蒋严冰

微软亚洲研究院 mentor:高级研发工程师高睿

转眼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网络研究组已经实习六周了,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现在逐渐独立负责一部分工作,微软亚洲研究院自由与创新的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我结识了来自各个领域的研究学者和来自各个高校的同学们,每周都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思维碰撞的花火让人着迷。

在高老师和蒋老师的共同指导下,我度过了我的研一生活,在研二来临之际来到了微软亚洲研究院进行实习。高老师是一位非常温和的师长,不仅是在工作研究,还是在个人发展各个方面,高老师都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还记得刚来实习的时候,因为不了解项目,在配置内容的时候出现了卡壳,本来只是想请高老师帮我指出一下解决的方向,没想到他非常耐心让我共享屏幕,手把手教我解决问题。

高老师对学生和工作都非常负责,还记得我在推进项目的时候遇到了瓶颈,当时高老师正在休假,所以我给高老师在 Microsoft Teams 发了很长一段的内容,想着等老师休假结束后看到信息再联系我。没想到高老师当天就对我的问题十分详细地逐条进行了回复和批注,并告诉我有问题可以随时联系他,平常询问高老师的问题也都能得到非常及时耐心的回复。真的很感谢高老师的悉心指导,在实习之前我对网络研究与开发方面没有任何基础,在高老师的帮助下才逐渐上手,才能从0到1的了解当前的项目需求并独立负责一部分项目的开发。




07 刘国栋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四年级

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星跃计划”

导师: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导师:研究员包云岗、副研究员王卅

微软亚洲研究院 mentor:主管研究员苗又山

微软雷德蒙研究院 mentor:高级研发工程师 Saeed Maleki

我已经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了一年半的时间,回首这一年半的时光,感觉非常幸运,遇到的每个老师都为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或者说,每个老师都会真正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本着为学生好的原则来指导学生。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做的题目是大模型的分布式训练,我一直对这个课题感兴趣,一年半以前,当我提出想来微软实习的时候,我的导师包老师和卅老师都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让我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来到微软,我很幸运地加入了“星跃计划”,拥有了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微软雷德蒙研究院的两位 mentor。Saeed 在美国,由于中美时差的原因,我们往往很难找到一个两边都合适的会议时间,为了照顾我们的时间,他就经常在下班后的休息时间来跟我们讨论研究进展。苗老师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 mentor,我从苗老师那里感受到的是一种非常平等的、亦师亦友的关系。他对学术的要求很高,对学生的指导也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从系统研究的思想、做研究的方法,到 PPT 的制作以及英语口语的表达,苗老师会在每一个他认为我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点拨我一下。另外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有个聊天群,虽然里面的消息不多,但一旦有北京下雪、暴雨、沙尘暴的消息,他一定会第一时间发给我们,叫我们早点回家。




08 庞天宇

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

2020年微软学者,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明日之星”实习生项目

导师:

清华大学导师:教授朱军

微软亚洲研究院 mentor:资深研究员张辉帅,前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现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高级软件工程师汪瑜婧

正值我博士毕业后的第一个教师节,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朱军教授5年来对我的指导以及提供自由愉快的科研环境。我博士阶段研究的对抗鲁棒性方向是朱老师在2017年初给我的课题,这个方向在当时很少有人关注。然而现在回顾来看则深感朱老师对领域发展的远见,而我也因此有幸经历了一个科研方向几乎从无到有的过程,从中受益颇深。在过去的5年中,小到每篇论文的写作修改,大到科研方向的选择以及各种荣誉的评选(例如微软学者奖学金),朱老师都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以及中肯的建议。同时我也很感谢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两次实习的 mentor 汪瑜婧老师和张辉帅老师给予我的帮助,实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经历了非常愉快的合作过程。在此祝所有老师们教师节快乐!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赞助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