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军深远海打捞能力建设的现状及启示

业界 作者:全球技术地图 2022-07-23 22:18:11


随着中美战略博弈日益加剧,美军打着“航行自由”的幌子,频繁派遣航母等先进武器平台在南海炫耀武力、兴风作浪,严重威胁地区国家安全,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随着中美战略博弈日益加剧,美军打着“航行自由”的幌子,频繁派遣航母等先进武器平台在南海炫耀武力、兴风作浪,严重威胁地区国家安全,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美军的所作所为很难打破现有战略格局,“超负荷运转”反而给美军装备和人员带来了沉重负担。继美国一艘核潜艇于2021年10月在南海水域撞上不明物体,短短4个月后,卡尔·文森号航母上的一架F-35C战机在降落过程中突发意外,坠入南海。此次事故发生海域情况复杂,打捞工作困难重重,但是美海军的深远海打捞作业能力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据美海军学院新闻网3月3日消息,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美海军已经成功在南海水下约3780米处打捞出F-35C战机残骸。

美海军深远海失事装备打捞特点

近年来,随着美海军在海外进行联合演习和执行军事行动的次数和频率增加,其作战装备在海上发生事故坠海的事件时有发生。美海军作战编组自身并不具备深海打捞能力,需要专用的打捞船或打捞设备,一般情况下,这些装备都存放在陆地仓储库或军事基地中,无法第一时间抵达失事地点,快速开展深海打捞作业,错失最佳的打捞时机。由于打捞距离远造成打捞作业时间的滞后,会导致失事装备在沉入海底的同时,伴随着海底洋流进行漂移,扩大了搜寻范围,进而增加了搜寻难度。针对美海军F-35C战机在2022年1月失事坠入南海海域,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美国打捞船需要10天到15天的航行时间才能抵达失事附近海域。

美海军F-35C战机坠入南海示意图

美国拥有当今世界最强大的海上力量,自然也拥有全球顶尖的海上作战装备。一旦先进的作战装备突发事故,坠入大海,美海军不能及时将其打捞出来,被其他国家打捞获得,那么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历史上,这种案例时有发生,20世纪70年代,美海军为了研究前苏联先进的装备,偷偷地打捞出其失事沉没的K19号核潜艇。作为美国航空科技的结晶,F-35C战机蕴含着巨大的军事价值,即便是从海底打捞出的残骸,也足以让人摸清其先进技术、设计思路乃至其优缺点,更不要说打捞出完整的机身。因此,美海军面对失事坠海的装备,第一时间在失事海域部署兵力进行警戒,然后以最短时间、最快方式进行打捞,避免落入他国之手。

美海军打捞F-35C战机
在茫茫大海上,体积庞大的航空母舰也会显得十分渺小,潜艇、战机等装备更是沧海一粟,再加上失事海域在各个季节的洋流、水深等因素复杂多变,为深海打捞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一是准确定位难。失事装备在坠海过程中,并不是垂直下落,受洋流的影响会漂移数千米,增大了搜寻范围,再加上黑匣子、记录仪等设备由于入海瞬间的撞击或耐压结构破坏而失效。因此,对失事装备进行准确定位十分困难。二是海底深度大。与近海不一样,远海的海底深度较大,动辄上千米,以南海为例,其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深度5559米,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水下安全作业的极限,只有水下机器人、无人潜航器等先进装备才能开展深海打捞作业。三是装备自身重。失事的装备不管是飞机、潜艇还是舰船,其自身重量轻则几十吨,重则上千吨,大大增加深海打捞的难度,需要在打捞平台上配备超强能力的起重设备。

美海军深远海打捞能力建设

潜水打捞监督部(SUPSALV)是美海军遂行深远海打捞任务的主要机构,隶属于海上系统司令部,主要是针对海上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在水下搜索、潜水打捞、污染防控、设备维护等方面为美海军或其他盟国提供支援服务。美海军的深远海打捞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屈指可数,这离不开先进的打捞装备,美海军深远海打捞装备主要由打捞平台、水下探测设备、水下机器人等组成。

TPL-25型拖曳声波定位仪

一是打捞平台。美海军拥有2艘卫兵级救援打捞船和3艘波瓦坦级舰队远洋拖船,均由军事海运司令部管理。救援打捞船主要负责海上打捞作业、拖曳或清理搁浅船舶以及提供消防救援等,可以快速部署潜水员或打捞设备,开展打捞工作。舰队远洋拖船主要为海军舰队提供拖曳运输服务,还可以参与打捞坠落的飞机和搁浅的船舶。

二是水下探测设备。TPL-25型拖曳声波定位仪、浅水扫描系统和Hugin54型潜航器是美海军用于深远海打捞的3种水下探测设备,主要用于搜寻和定位水下打捞物。TPL-25型拖曳声波定位仪被拖在水面舰艇后面,通过监听信标或声波发射器发出的声音进行定位,最大作业水深可达6000米。浅水扫描系统是一种拖曳式侧扫声纳系统,可满足远距离成像和高精度聚焦需求,最大作业水深可达2100米。Hugin54型潜航器能够进行长时间、高精度、自主水下搜索,具备声纳探测、多波束测绘、水下拍摄等能力,最大作业水深可达6000米。

三是水下机器人。美海军用于深远海打捞的水下机器人共有3种,分别是CURV21型、Deep Drone 8000型和MR2 Hydros型。CURV21型最大作业水深可达6000米,Deep Drone 8000型是2400米,MR2 Hydros型是1500米,它们重量轻,在1~2吨之间,可以通过空运快速部署在船舶上,快速满足美海军深海打捞要求。

CURV21型水下机器人

除了以上装备外,美海军还拥有空运深海打捞系统、浮力袋、水下焊机、发电机、卫星通信车、便携式指挥终端等。优秀的打捞人才队伍也是美海军深远海打捞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美海军还会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租赁民间深远海打捞装备,快速开展打捞工作。

一是装备性能先进、体系完善,以保障美海军的远海行动需求。美海军作为美国维护全球利益的重要棋子,经常在海外执行繁重的军事战斗和战备任务,再加上大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使得美海军长期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导致其近年来事故频发,如2017年的麦凯恩号驱逐舰撞船、2020年的海鹰舰载直升机坠海、2021年的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南海撞上不明物体等。为了更好地保障美海军执行远海行动,美海军拥有着一套完善的全球后勤保障系统,而深远海打捞装备体系就是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建设、经营和发展,美海军的深远海打捞装备性能先进、体系完善,不仅有多艘救援打捞船和舰队远洋拖船,还有各种水下探测设备和水下机器人,最深作业深度可达6000米,打捞物品小到飞机,大到沉船。先进的装备和完善的体系可以使得美海军全过程参与打捞任务、标准化开展打捞程序和全世界响应打捞请求,完全满足其对深远海打捞的需求。

美海军“三位一体”深远海打捞体系

二是模块化成套储备、全球预置,以提升美海军的事故响应速度。近年来,模块化在美国工业领域、军事装备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美海军深远海打捞领域也不例外。为了适应深远海突发事件应急打捞需求,更加快速、灵活、高效地完成打捞任务,美海军将打捞装备进行模块化成套储备,作为应急船舶打捞物资系统(EMMS)的一部分。应急船舶打捞物资系统共分为4个子模块,主要用于打捞、潜水和污染控制等装备的模块化集中储存和维护,以便系统中的装备和物资随时处于可用状态,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平时,应急船舶打捞物资系统提前预置在全球8个地方,除了美国本土弗吉尼亚州和加州外,位于美国本土之外的6个预置地点主要位于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和阿拉伯海等地区。打捞装备的模块化储存,结合全球预置,使得美海军在世界任何地方遇到紧急情况时,都可以迅速投入打捞作业,大大提升美海军的事故响应速度。

三是军地积极合作、互利共赢,以加强美海军的深远海打捞能力。美海军的潜水打捞监督部是一个可以独立自主实施大规模、长时间水下打捞的机构,其工作范围不仅仅局限于美国水域,通过与救捞承包商合作,可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打捞服务。目前,潜水打捞监督部已经和国际上的各大海上救捞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主要有克劳利海事服务公司、东荣海事公司和斯密特打捞公司,分别负责东太平洋地区、大西洋和地中海地区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另外,应急船舶打捞物资系统也是以合同的形式交由民间公司进行维护和管理。2019年4月,日本一架隶属青森县三泽基地的F-35A战机进行夜间飞行训练时,突发事故坠入太平洋,美海军临时租赁了新加坡超深度解决方案公司的梵高号深海打捞船完成了对失事飞机的打捞工作,这是美海军通过军地合作进行深远海打捞的成功案例之一。无独有偶,承担本次F-35C打捞重任的毕加索号打捞船也同样来自于该公司。美海军和世界各地的商业救捞公司之间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通过积极开展合作使商业公司获利的同时,也能加强美海军的深远海打捞能力。

启 示

深远海打捞体系是建设世界一流海军的必然要求,也是我海军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些年的努力,我海军在深远海打捞领域取得一定的进步,但是在顶层设计、军民融合、法规建设等方面存在短板,要进一步建设以海军为主导、以其他国家专业深远海打捞力量为主体的多层次、全方位深远海打捞综合体系。一是强调统筹规划。围绕迈向世界一流海军的各个阶段目标,推进深远海打捞相关规划的实施和修订,将深远海打捞能力的发展统筹考虑到整个海军建设中来。二是注重军民融合发展。军方、政府、社会“三位一体”力量之间分工协作,充分发挥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切实提升海军深远海打捞的综合能力。三是健全法规体系。法规建设是有效处置远海突发事件、开展打捞应急工作的重要保证。应加快深远海打捞相关的立法工作,明确国际权责边界,保证作业的合法性、权威性,为深远海打捞工作提供基本制度保障。

美海军临时租赁了新加坡公司的“梵高”号深海打捞船完成了对失事飞机的打捞工作

推进深远海打捞领域的技术装备建设,必须依靠创新。目前,在深远海打捞的先进装备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处于垄断地位,例如只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挪威等国的公司有能力生产6000米工作级的水下机器人。因此,应当着力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力度,为深远海打捞工作提供科学技术保障。一是加强深远海打捞船舶建设。面对支持深海打捞作业的母船较少的情况,应建设能够搭载深海探测等设备的专业深远海大型远洋救捞船舶。二是升级水下探测搜寻技术手段。需要开发高效率的水下搜寻系统,如高清晰度、高分辨率的摄像系统,目标识别系统等。三是加大对深海打捞专业工具的研发投入力度。研制出各种既能将残骸完整打捞出,又不会对残骸造成破坏的专门工具,实现诸如清洗、切割、系固、连接、破拆和抓取等多种功能。

深远海打捞作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对于人员的经验要求很高。在深远海搜救领域的组织协调、现场指挥、一线操作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业务能力很强的专业人才。因此,若想提升海军深远海打捞能力,就要加强深远海打捞人才队伍和专家智库建设。一是建立系统性的深远海打捞培训机制。针对不同打捞专业人员的岗位特点,制定培训计划,提高专业打捞组织指挥员和现场协调员的水平以及现场打捞作业人员的技能。二是加大对深远海打捞训练设施的投入。在沿海周边建立深远海打捞实训基地,并安排实操培训,使深远海打捞培训更具实战性。三是建设深远海打捞专家智库系统。为了对深远海打捞做出及时和正确的决策,更好地针对深远海打捞行动提供智力保障,应建立深远海打捞专家智库系统。

结 语

深远海打捞能力建设是大国海军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海军走向深蓝的坚强保障。随着国家安全利益和海外利益的进一步拓展,中国海军到海外执行亚丁湾护航、联合国维和行动、人道主义救援等多样化军事行动也越来越常态化,对提升我海军深远海打捞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创造了新机遇。美海军的深远海打捞能力一直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走在世界前列,这使其具备了强大的远海作战保障能力。应立足实际,科学借鉴美海军深远海打捞成功的经验与做法,进一步完善我海军深远海打捞保障体制,加强深远海打捞能力建设,为建成世界一流海军提供有力支撑。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军事文摘,原作者庞衍鹏 孙岩松。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本公众号编译/转载仅为分享、传达不同观点,如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



推荐阅读

技经观察 | 海洋防务装备之美俄海上无人装备

技经观察 | 小卫星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技经观察丨美对华技术“脱钩”趋势和风险研判

技经观察丨警惕美西方因俄乌冲突对中国实施次级制裁

技经观察丨美国科技政策体系分析


转自丨军事文摘

作者丨庞衍鹏 孙岩松

编辑丨郑实



研究所简介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

电话: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赞助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